第六百壹十六章 周公為師
慶余年 by 貓膩
2018-7-4 10:08
範閑及衛華,這兩位天下間最大的特務頭子,就像是兩位心性純朗的學生士子般攜手寒暄,感佩無言,立即攜手入座,把酒言歡,憶當年上京城外事,輕聲細語走私事,開心處哈哈大笑,感慨時真是思緒萬千……
如此真情實意的表現,讓宋國陪同的官員以及北齊南慶兩方的禮部官員、隨侍護從們全部看傻了眼,心想這二位難不成感情好到了這種程度?但馬上眾人便想明白了其中緣由,大感贊嘆佩服,心想到底是最頂尖的特務頭子,這樣死不要臉的虛偽性情,果然是將遇良才,棋逢對手,惺惺相惜,情不自禁。
略坐著說了會兒閑話,眾人知道,這二位既然在宋國相遇,自然要代表身後龐大的勢力,進行壹番試探,用言語逼出些刀劍來,而自己這些人若在壹旁,卻永遠只能看到他二人在哈哈哈哈,便很自覺地退了出去。
婢女們上完菜後便也退下,抱月樓最豪華的單間內頓時陷入了安靜之中。範閑沒有上桌,而是在壹旁的雕花木椅上坐下,眼神十分平靜,看著衛華說道:“妳們是昨兒個到的,今天就找上門來,還真不肯給我喘息的機會。”
衛華笑了笑,拾起桌上的熱毛巾擦了把臉,走到範閑身旁坐下,思忖片刻之後,輕聲說道:“雖然全天下人都能猜到小範大人壹定會親自來,但如果沒有親眼見到,我大齊千萬百姓,如何能夠放心?”
範閑眼睛微瞇,笑著說道:“怎麽?這是替妳大齊百姓來向我討公道?”
去年時節,監察院在西涼壹地發動攻勢,將北齊潛入定青二州,與胡人勾結的間諜密探壹網打盡,殺了無數人。此事引得北齊朝廷大驚之後大怒,往常北齊小皇帝與範閑盡力維持的表面和平,也終於被撕開了壹大道口子。
此時廳內再無旁人,範閑與衛華自然也不會再聊天氣如何,說話是聲音都清淡冰冷起來。衛華看了他壹眼,寒聲說道:“小範大人,當年妳我合作,也算是彼此信任,可是去年妳弄出這麽壹出事情,事先壹點兒風聲也沒有知會,是不是做的太過頭了壹些?”
範閑眉梢壹挑,眼眸裏狠勁兒大作,說道:“妳們勾結胡人,殺我大慶子民,難道我辦事兒之前,還得提前告知妳們?妳以為妳們是誰?”
衛華心頭微凜,才知道如今的範閑,早已不是當年在上京城內初出茅廬的溫柔可親少年。
他沈默片刻,開口說道:“舊事莫提,只是此行往東夷城參加開廬儀式,不知小範大人心頭究竟做何想法。”
“傻了吧?”範閑微嘲說道:“我乃大慶淡泊公,此去東夷所謀自然是我大慶利益,妳又不是不清楚,何必多此壹問。”
衛華皺了皺眉頭,心裏有些寒意,心想雖說陛下天賦其才,將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條,然而如今天下大勢在此,慶國強盛如昨,此行東夷,如果要說動劍廬及城主雙方,不被慶國強勢所壓倒,著實是件極困難的任務,尤其是此次南慶派去的是範閑,這個自己壹直沒有看清楚底細的南朝同行,他心裏著實有些打鼓,並沒有幾分信心。
“有人托我問您壹句話。”衛華坐在範閑的身旁,壓低聲音說道:“當年酒樓上的協議,可還算數?”
此言壹出,範閑面色微變,眸子裏透出壹絲難以捉摸的自嘲之意,輕聲說道:“哪裏有什麽協議?”
衛華表情不變,只是眉頭皺得更深了壹些,大概連他也不知道陛下讓自己問的協議究竟是什麽內容,嗓子有些幹澀,問道:“小公爺準備毀諾?”
範閑聽到這句話,微微皺眉,站起身來說道:“第壹,從來沒有什麽協議,第二,這種事情,難道應該是妳來和我講的?”
衛華雖是北齊錦衣衛指揮使,也深得北齊皇帝的信任,但是在國中的身份地位,卻是遠遠不及範閑,尤其是涉及某些大事,範閑更是確定對方沒有這個資格來與自己談判。
“東夷城是好大壹塊鹿肉。”範閑轉過身來看著他,說道:“有能者得之,我是不會讓的。”
衛華起身平靜應道:“我大齊自然也是不肯讓的。”
廳內氣氛漸凝,緩釋刀劍之意,寒冷頓起,將桌上那些熱氣騰騰的珍貴菜肴都冰得不敢吐氣。範閑卻只是笑了壹聲,便坐到了桌子上,壹手執箸挾菜,壹面隨意說道:“四顧劍相邀,北齊當然不止就來了壹個妳,我很好奇,妳們真正主事的人是誰。”
這個問題衛華自然不會回答,但他心裏的寒意卻愈來愈濃了,看著面前這位南朝的年輕英俊官員,生出了極大的忌憚。如今的世間,誰都清楚,範閑壹手控監察院,壹手控內庫,乃是慶國皇帝陛下的左膀右臂,如果想要削弱慶國的實力,能夠殺了此人,當然是件很美妙的選擇。
然而衛華下不了這個決心,也沒有資格做這個決定。北齊朝廷在最近的兩椿事之後,都察覺到了範閑此人的厲害,對於這種人,能殺死固然好,但如果殺不死,則將會後患無窮。
而這世間,又有誰能殺死範閑?當年的長公主不行,秦家在山谷裏布置的狙殺也不行,難道就憑北齊的錦衣衛,還是這壹路上東夷城劍廬的九品刺客們?
衛華收斂了心神,復又坐了下來,盡量穩定自己的情緒,陪著已經恢復平靜的範閑用著菜食,說著閑話。
※※※
南慶北齊乃天下最強大的兩方勢力,而赴東夷城觀開廬之禮的兩大使團,居然如此湊巧地在甫入東夷城控制範圍之初便遇見了。這個事實,讓很多人感到了惶恐和不安,尤其是東夷城劍廬的接引弟子,城主府的禮事官員,更是警惕萬分,生怕這兩家眼紅心急之後,打將起來。
兩邊的使團加起來,足足有五百人,恰好又住在相鄰的兩間別院,每每出入之時,雙方官員橫在長街兩側,敵意對峙之下,看上去著實有些恐怖。壹千只眼睛在用目光殺人,誰如果處在這種環境下都不會太好過。
衛華憂心忡忡,但表現得還算平靜。真正平靜的是範閑,他根本不擔心此行會遇到什麽危險,除非四顧劍此時已經下了瘋狂的決定,否則整個東夷城都沒有人敢冒著慶帝暴怒的風險,對南慶的使團下手。
宋國的官員王侯們是哪壹邊都不敢得罪,紛紛用最高級的禮儀和最奢華的用度表示自己的誠意,尤其是對於南慶淡泊公範閑,更是謙卑到了極點。
好在雙方的使團在東夷境內的第壹次親密接觸,只維系了壹天,衛華沒有從範閑這方得到任何可以聊以安慰的信息,心裏的不安愈來愈重,沒有什麽精神去繼續試探南慶將要給予東夷城的條件,提前離開了宋國。
宋國官員和東夷城過來的接待人員們看著這壹幕,齊齊松了壹口氣。然而就在北齊使團離開的當天下午,範閑壹聲令下,南慶的使團也跟了上去。
這壹跟便是三天,範閑只是在馬車上犯春困,似乎並不擔心東夷城那邊會發生什麽事情。只是慶國禮部官員知道北齊的使團在前,也把自己隊伍的速度壓住,沒有與對方再次發生接觸。
春眠不覺曉,大夢誰先知。範閑無比慵懶地睡了幾天後,終於從隊伍的行進速度上,發現了壹些問題,他皺著眉頭問道:“按原定的行程,現在應該是到龍山了,為何才進淮上?”
史闡立也覺得有些奇怪,問了問前方的監察院啟年小組成員,才明白了原因,回車稟道:“北齊的使團速度太慢,也不知道那位衛大人,是不是不願意去東夷城迎接失敗,所以刻意走得慢。”
這番話是帶笑說出,範閑卻沒有笑,史闡立住了嘴,心想難道速度慢些也有大問題?
範閑撓了撓頭,皺眉問道:“如果……北齊有人從上京城離開,情報傳到我的馬車上,需要幾天時間?”
“至少要八天。”
“也就是說,如果有人在五天前離開北齊上京,而我卻沒有辦法知道?”範閑搖頭說道:“如果真的是那女人來,消息壹定掩藏得好。如果她真的來了東夷城,只怕就這兩天便進了劍廬。”
他的眉頭皺了起來,說道:“而我們卻還在路上。”
史闡立心頭微凜,輕聲說道:“海棠姑娘就算提前去了東夷城,也影響不了什麽。”
範閑笑了笑,沒有說什麽,心裏卻想著衛華那小子,居然用這種擺不上臺面的手段,給北齊的說客爭取與四顧劍單獨相會的時間,實在是有趣。
然而對北齊來說有趣的事,對如今的範閑來說,便是相當的無趣,所以當使團浩浩蕩蕩的車隊剛進入龍山城時,他便召來了使團的官員及監察院部屬,做出壹個令下屬們瞠目結舌的決定。
然而沒有人敢反對範閑的決定。
※※※
又是壹年春來到,柳絮滿天飄,飄飄灑灑千萬裏,仿似雪花於暖風中招搖,扶搖直上,遮城廓,掩海光,令得行人掩面疾走,作集體悲痛狀,哪有半分享受感覺。
兩個戴著笠帽的行商,就站在漫天的飛絮之中。很明顯這是兩個外地來的陌生人,壹點都不厭憎這惱人的柳絮,反而有些陶醉其中,站在馬車之旁欣賞不止。
“真是人間至景,只是可惜把這座天下第壹雄城遮住了,看不清楚模……阿訖!”年輕壹些的笠帽客打了個大大的噴嚏,頓時破壞了他賞春的興致。
他旁邊那位年紀約大壹些的笠帽客沒有什麽反應,只是怔怔地望著空中的柳絮,半晌後才醒過神來,淡淡說道:“那麽大壹座城,走近些自然看得清楚,這些柳絮小時候倒經常見,只不過是兩天的功夫便散盡了,少爺妳的運氣不錯……不過說到人間至景,這幾日車過春道,妳都在睡覺,沒看出是個好賞景的人。”
年輕的笠帽客擡起帽檐,瞇著眼睛看著穿梭的行人行商,以及遠方看不清楚的城池,露出了那張尋常端正的面容,眸子裏閃過壹絲笑意。
此人不是旁人,正是南慶範閑,不知為何,他冒著風險脫離了使團的大部隊,只帶著身旁那人,來到了東夷城前。
雖然東夷城此時應該不會對範閑動手,但誰知道北齊人在這處布下了怎樣的安排,範閑如此行險本不應該,只是他有種復雜的預感,似乎自己必須提前來,不然四顧劍說不定便會倒向北邊了。
而且在安全方面,他並不如何擔心,雖說東夷城內九品高手雲集,可是他如今已經是九品上的頂尖強者,加上身邊這壹位世間第壹刺客,打不過人,逃跑應該不難。
身旁帶著影子,就等若是帶了監察院半個六處。
範閑回頭看了影子壹眼,忍不住微微笑了起來,他此行東夷,讓影子現出了身形,就在身邊跟著自己,那些天底下無比了解自己的敵人,想必絕對猜不到。
少小離家老大回,範閑清楚影子為什麽此刻表現出與往常大不同的感慨,以及為什麽會忽然變得如此多話。
五竹叔離開前的話便越來越多了,身為他第壹號崇拜者的影子的話也越來越多了,在範閑看來,這是很好的事情。
“難道這麽多年,妳都沒有回來過?”範閑忽然想到壹件事情,驚訝問道。
影子將笠帽的帽檐往下壓了壓,擋著天下落下的飛絮,遮著自己的面孔,冷漠說道:“我殺不死他,回來做什麽?”
範閑笑了笑,沒有再說什麽,當年東夷城的滅門慘案太過怪異,除了用四顧劍發瘋白癡來解釋之外,根本說不大通,只是四顧劍身為大宗師,誰也不敢去問他什麽,範閑即便想幫影子解決影響他壹生的悲慘往事,也找不到線索。
“妳那位白癡大哥馬上就要死了。”他拍了拍影子的肩膀,嘆息說道:“人死如燈滅,將來黃泉路上壹家團聚再去問吧。”
影子的肩膀僵了僵,說道:“他必須死在我的手上。”
範閑心情壹緊,有些不知道自己帶著影子回東夷城,這究竟是做對了,還是做錯了。
……
……
影子雖然許久未回東夷城,但畢竟少年之前,都是在這座大城之中長大,對於那些街道方向還記得清清楚楚,關於柳絮的闡述也沒有說錯,待他們二人走到東夷城近處時,天上的飛絮便已入了泥土,再也尋不到飛舞的痕跡。
範閑從車轅上跳了下來,看著周遭的熱鬧市井與行色匆匆的商人們,感慨道:“果然是壹座商城,只是去了飛絮,卻也沒有什麽雄城感覺,實在是有些失望。”
他確實很失望,天下傳聞,東夷城乃天下第壹大城,沒有料到待範閑真的看到這座城池時,竟然發現,這座所謂第壹大城,竟然沒有城墻,只是無數的市井樓房拼接而成!
“東夷城建城極晚。”影子在壹旁冷聲說道:“從壹開始的時候就沒有修過城墻。”
範閑看著塞滿視野的灰色樓宇,與層層疊疊的街道,暗自心驚,這東夷城的面積實在是大的有些可怕,聽影子解釋後皺眉說道:“可是如此大城,沒有城墻,豈不是更容易被外敵所侵?”
“最初的東夷城內,都是些好利商人和愚癡百姓,根本沒有什麽可以抵抗外敵的能力,即便花費無數,修起壹座天險般的城墻,也不可能抵抗北齊或是南慶的大軍,有無城墻,對於東夷城的影響並不大。”
影子停頓了片刻後,說道:“有些人說,大兄就是東夷城的城墻,如果他活著,東夷城沒有城墻,也無外敵敢來進犯,如果他死了,就算東夷城有千仞之墻,也依然是國破家亡的下場。”
範閑沈默許久,明白了東夷城不修高墻的隱義,他的目光投往東夷大城郊外的某處所在,暗想那位藏在劍廬裏的東夷城城墻,在垮塌之前,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?而那個人,是不是已經開始在劍廬裏,試圖修補這座城墻心上的縫隙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