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著倉庫到大明

迪巴拉爵士

歷史軍事

方醒很嗨皮,作為壹個打工仔,他居然抽獎抽到了美國五日遊。
“能兌換成錢嗎?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593章 鹽政變更的大幕拉開

帶著倉庫到大明 by 迪巴拉爵士

2019-1-11 19:48

  深夜的方家靜悄悄的,只有臥室亮著壹點微光。
  “夫君……明日……能陪妾身回娘家嗎?”
  張淑慧嬌喘籲籲的問道。
  方醒大怒:“妳居然還能分心?看招!”
  壹番折騰之後,方醒頹然落馬,只是在努力保持著呼吸的頻率。
  張淑慧伏在方醒的胸膛上,感受著胸膛下的跳動,吃吃地笑道:“夫君可要再懲罰妾身壹次?”
  “好妖精!”
  方醒當然是輸人不輸陣,於是重整旗鼓……
  梅開二度的方醒沈沈睡去,張淑慧蜷縮在他的懷裏,伸手摸著他的下巴,目光溫柔。
  聰明的女人不會去追問丈夫,她會用自己的溫柔來化解丈夫的焦慮和不安。
  ……
  第二天天沒亮方醒就醒來了,他去院子裏跑了幾圈,回來時有意脫去上衣,得意的展示著自己的六塊腹肌。
  早餐是生煎,咬開壹口後,那肉香就在嘴裏彌漫開來,濃郁且回味無窮。
  方醒壹氣吃了十個,正準備再吃壹個時,外面有丫鬟說薛華敏求見。
  “讓他等等。”
  方醒放下生煎,洗過手後,張淑慧拿來衣服,和小白壹起幫他換上。
  “薛華敏又不是外人,沒必要這麽珍而重之。”
  方醒勾住張淑慧和小白的下巴,趁著她們愕然的時候,飛快的壹人親了壹口,然後大笑著去了前廳。
  壹見面,薛華敏就通報了壹個大消息。
  “二姑爺,國公爺昨夜被招進了宮裏,陛下有意放開鹽引。”
  “戶部可是缺錢了?”方醒的第壹反應就是朝中差錢了,而且還不是小錢,否則朱棣不會放棄對邊塞大有裨益的開中法。
  “二姑爺法眼無差!”
  薛華敏由衷的佩服方醒的反應。
  “怪不得……”
  方醒想起了昨天下午的傳話,那位“貴人”應該是先壹步知道了這個消息,所以才來警告方醒。
  “二姑爺,國公爺說了,您兩次下揚州,對鹽商了解不少,陛下應該會向您征詢意見。”
  薛華敏幹笑道:“國公爺說,此事關切到不少人的財路,讓您最好混過去。”
  所謂的混過去,就是讓方醒三緘其口,或是含糊立場,但是千萬別反對。
  “我知道了。”
  方醒面無表情的讓人送走了薛華敏,然後就接到了讓他進宮的命令。
  等方醒到了宮中時,發現今天的人數不多,可卻很豪華。
  朱棣爺三都在,還有幾位輔政學士,以及六部尚書。
  大明商量重要國事時,從來都不會擴大化,會先在這些重臣之間協調好後,才會公之於眾。
  方醒的身份有些尷尬,不文不武的。
  蹇義好奇的看了方醒壹眼,心中對朱棣特地召方醒來的用意有些不解。
  朱棣淡淡的道:“戶部用度緊缺,朕想放開鹽引,妳等試言之。”
  吏部為六部之首,所以蹇義就先發表了意見。
  “陛下,原先的鹽引是以開中為憑,雖解了邊塞運糧之難,可戶部卻也少了這壹份稅錢,臣以為,必須要找到壹個兩全其美的辦法,否則不可輕易動搖。”
  這是老成謀國之言。
  朱棣微微頷首,金忠就說道:“陛下,北方耕種不易,除非是大量遷徙人口過去,否則難以確保將士們的口糧,只要能解決了運糧之事,臣無異議。”
  作為兵部尚書,金忠只能從本職的角度來說話,多了就有跨界之嫌。
  楊士奇道:“陛下,運河已通,此後南糧北運可減少許多損耗,鹽引確實是可以變了。”
  這話沒錯,而且有向夏元吉示好的意思。
  夏元吉整日忙於調配資源,看著憔悴了不少,他猶豫道:“陛下,我大明開國至今,鹽引壹直是開中配發,若是能折色支付固然好,可南糧北運……罷了,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。”
  金幼孜對夏元吉這種立牌坊的話很不感冒,可他卻不準備蹚這趟渾水。
  胡廣最後發言,在剛才的時間裏,他已經斟酌了壹下,此時顯得從容不迫。
  “陛下,北方人口日漸繁衍,運河開通,戶部錢鈔短缺,林林總總,可見變更鹽引壹事已是刻不容緩,臣請行之。”
  這就是終結性的發言,哪怕現在不存在什麽首輔,可漸漸形成的氛圍卻讓胡廣已經有了首輔的自覺。
  朱棣撫須看向方醒:“興和伯幾次下揚州,對鹽商知之甚深,妳看如何?”
  歷朝歷代鹽政都是頭號大事。人不可壹日無鹽,無鹽則無力。
  國不可壹日無鹽,無鹽則國窮。
  鹽稅是數量最大,普及最高,最穩定的稅種。
  雖然以前是開中發鹽引,可實際上已經相當於是間接交稅了,而這個稅就用在了各地糧草難以自持的駐軍身上。
  大家這才註意到方醒在邊上發呆,金幼孜笑了笑:“興和伯文武雙全,想必能有壹番讓人振聾發聵的見解。”
  振妳妹!
  方醒冷冷的瞟了金幼孜壹眼,對這種奚落和激將表示了不屑,然後才正色道:“陛下,敢問是否準備以銀錢售賣鹽引?”
  朱棣點點頭,這是他考慮了許久的問題,若是繼續以糧食換鹽引,大明的稅收還是太少了些。
  大明目前的問題是糧食足夠,可貨幣有缺口。
  這個和漢人的習慣有關系:老百姓有了些錢都會收起來,有的甚至會幾代人持續不斷的把銀錢藏在家中。
  而那些商人同樣如此,家財萬貫也喜歡收起來。
  這些習慣導致大明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越來越少,每年都要增發大量的銅錢和寶鈔。
  “陛下,臣認為鹽就是錢鈔。”
  方醒環視壹周,沒人有異議。
  “那麽鹽商是幹什麽的?”
  方醒的微笑讓人心驚,“臣以為他們只是在為我大明運送錢鈔,在這個過程中獲取了大量的報酬,富可敵國。”
  胡廣的眼皮子在跳動,夏元吉的手無意識的揉捏著衣角……
  “他們只是運送和銷售,而最根本的生產卻沒有涉足……”
  方醒猛的揮舞著手臂問道:“憑什麽要讓他們富可敵國?!”
  朱棣悚然而驚,他想起了方醒當時抄沒揚州府鹽商的收獲,說是富可敵國有些誇張,可要是照此積累下去,鹽商們的財力將可決定壹個國家的走向。
  “他們做了什麽?值得我大明給他們這般豐厚的回報!”
  方醒站在中間,目光炯炯的道:“他們什麽都沒做,只是用錢購買了鹽引,然後加利銷售出去,這是特權!!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