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禎大明:從煤山開始

寂寞劍客

歷史軍事

我這是在哪?
朱高遠有些茫然的睜開眼睛。
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顆歪脖子老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五百壹十六章 大豐收

崇禎大明:從煤山開始 by 寂寞劍客

2023-10-25 22:09

  大明的糧食危機已經徹底解除了。
  大明總商會第二次理事會開完之後不久,就發動海商從占城、暹羅、緬甸以及日本購買大米並源源不斷的輸入江南,因為有利可圖,所以海商都很積極。
  當然,代價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,江南米價已經漲到壹塊五。
  這其實是難免的,因為大明已經進入到信用貨幣時代,而信用貨幣時代的典型標誌就是通貨膨脹,溫和的通貨膨脹其實是有利於推動經濟的發展。
  除了從海外購糧,湖廣以及歸德、徐州、開封也迎來了豐收,這其中又以徐州以及歸德府這兩地的收成最好。
  因為徐州和歸德府的旱情非常輕。
  糧食迎來了豐收,所以徐州和歸德的鎮兵心情就很好。
  自從秋收開始後,楊破奴的大嘴巴就再也沒有合攏過,笑得都快要抽筋了。
  這會,楊破奴和王老七各推著壹輛雞公車準備去收糧,兩人才剛走出大門,王寡婦就抱著壹個奶娃娃追出來。
  “官人,等會兒。”
  “妳們把幹糧拉下了。”
  王寡婦將壹袋蒸餅放到雞公車上。
  “娘子,這段時間妳就老實歇著,啥活都別幹。”
  楊破奴掃了眼王寡婦微隆的肚子,大娃才四個月不到,就又懷上了第二胎,等到明年夏天他就有兩個兒子了。
  想到這,楊破奴就渾身充滿幹勁。
  “哪有這麽金貴。”王寡婦俏臉上泛起壹抹微微的紅暈,“王家嫂子還有牛家嫂子都十個月了,不照樣挑重擔?”
  “再說現在徐州已經建好醫院了。”
  “就算有個什麽,也可以去開刀。”
  “開什麽刀?”楊破奴沒好氣道,“就聽我的得啦,不然等我回來收拾妳。”
  楊破奴說到收拾二字,王寡婦的俏臉便越發的紅了,大眼睛裏都快淌出水,當下低垂著頭低低的哦壹聲。
  見已經鎮住自家媳婦,楊破奴跟舅哥繼續往地裏去。
  剛走到寨堡的大門口,結果迎面就遇見陳子龍夫婦。
  農科都給事陳子龍雖然又黑又瘦,但是精氣神十足,壹看就知道對於當下的差遣以及生活非常的滿意。
  跟在陳子龍身後的柳如是也完全沒有了名妓的風範。
  只見柳如是布衣裙釵,壹張俏臉也是完全未施粉黛。
  要是昔日的姐妹遇見,肯定認不出這位曾經的秦淮艷妓。
  但說實話,柳如是是真的很喜歡現在的生活,精神上陳子龍可以和她詩詞唱和,物質上也是衣食無憂,更重要的是還可以跟著陳子龍壹起做事。
  柳如是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,有朝壹日她居然可以為大明朝廷做事。
  陳子龍可能是受到了崇禎的影響,又或者是因為有李香君這個先例,所以他居然毫不避諱的將柳如是也招進農科給他打下手。
  崇禎要是知道了這事,估計也得說聲陳子龍是真會。
  這妥妥的就是有事秘書幹,沒事幹秘書的人生贏家。
  好吧,其實也是為了還債,為了娶柳如是陳子龍可是欠了不少的債。
  言歸正傳,陳子龍還是很能幹的,至少農政壹事上絲毫不輸給他的老師徐光啟,因為徐光啟的甘薯疏僅限於理論,陳子龍卻已經將之付諸於實踐。
  徐光啟甘薯疏裏說甘薯有十三勝,排第壹勝的便是可以畝收數十石。
  但是其實,徐光啟只是道聽途說,並沒有真正下到田間實地考察過,所以只是寫了個含糊籠統的數字,其實並沒有這麽誇張。
  經過育種改良後的甘薯確實可以畝收數十石。
  但是此時的甘薯是不可能實現畝收數十石的。
  不要說是畝收數十石,畝收十石都很難辦到。
  比如徐州四百萬畝地,畝產能達到十石的屈指可數。
  這其中就有楊破奴家的壹畝水地,陳子龍聽聞之後就趕緊趕了過來。
  “陳給諫,陳夫人。”見到陳子龍夫婦,楊破奴趕緊正兒八經的作揖,王老七卻是手足無措的站在楊破奴身後,鄉下人沒見過世面,見官就怕。
  陳子龍也回了壹揖,起身問道:“楊破奴,妳家有壹畝甘薯收了十石?”
  楊破嗯了壹聲說道:“回陳給諫,我家確實有壹畝地收了壹千五百斤,正好十石,不過也就這壹畝收了這麽多,其他的地只有七八石。”
  “七八石也很多了,別人家都只有五六石。”
  陳子龍壹聽更高興,當即又問道:“妳家是怎麽種的?”
  “這個就得問七哥。”楊破奴目光轉向身後的王老七,“七哥妳來跟陳給諫說壹說,咱們家的甘薯都是怎麽種的?”
  “其實也沒有什麽,就是……”
  王老七話還沒說完,就被陳子龍給打斷。
  “等壹下。”陳子龍打斷王老七,又回頭對柳如是說,“夫人,紙筆。”
  柳如是便趕緊從隨身攜帶的挎包裏邊取出壹個小本子,還有支毛筆,最後又取出了壹玻璃瓶事先磨好了的墨水。
  “好了,現在妳可以說了。”
  陳子龍拿毛筆蘸飽了墨水,壹擺手說道。
  然而王老七卻已經緊張得把說辭全忘記。
  最後還是楊破奴笑著說道:“陳給諫,咱們還是到地頭說吧,只要妳們到了地頭,就什麽都知道了。”
  “也好。”陳子龍聞言又收起紙筆墨。
  壹邊跟著楊破奴往地裏來,陳子龍壹邊又問:“楊破奴,今年妳家收了多少糧食?”
  楊破奴便扳著手指頭說道:“我家壹共種了十五畝甘薯,五畝苞谷還有五畝土豆,甘薯差不多能收壹百二十石,土豆大概十幾石,苞谷也有八九石。”
  “全部加起來差不多有壹百四十多石,夠我們家吃好幾年的了。”
  說到這裏壹頓,楊破奴又道:“陳給諫,苞谷和土豆的畝收沒那麽高,連甘薯的零頭都不到,明年我家不種苞谷土豆了,都種甘薯。”
  “種還要是要種的,不過可以少種壹點。”
  陳子龍擺擺手又道:“還可以跟小麥輪種。”
  王老七連連點頭說:“確實可以跟小麥輪種。”
  這個時候,柳如是忽然問道:“這麽多甘薯,吃不完的話會不會爛掉?”
  徐州四百萬畝恩田,至少有壹半種的是甘薯,按畝收六石算,就是壹千兩百萬石。
  徐州鎮十五萬鎮兵,加上家眷也不過五十余萬口,壹年都吃甘薯也未必能吃得完。
  “噢對對。”楊破奴如夢方醒,壹拍手問陳子龍道,“陳給諫,我們正想去找妳呢,這個甘薯怎麽儲藏?有幾家收得早的甘薯都開始爛了。”
  陳子龍道:“老師的甘薯疏中有介紹儲藏方法,說是要在朝陽幹燥處挖壹個地洞,然後密封起來保存,不過即便是這樣也只能保存幾個月,要想保存壹年甚至更長就不可能,所以農科會加緊探尋更加好的儲藏方法,比如說磨成甘薯粉。”
  “那妳們可得抓緊。”楊破奴道。
  “要不然全都爛掉,豈非白瞎了。”
  “肯定不會讓妳們辛苦種的糧食爛掉。”
  陳子龍道:“實在不行內務府會出面收購。”
  “內務府會來收購?”楊破奴聞言眼睛亮起來。
  “看情況。”陳子龍說道,“不過可能性非常大,因為聖上現在正對遼東用兵,徐州也調來了八萬募兵,每天消耗的軍糧都是個巨大的數字。”
  聽到這話,楊破奴便輕嘆了壹聲。
  聖上為什麽不調我們去遼東?
  我們難道不比那些募兵強麽?
  ……
  數日過去,鄭芝龍將要離開。
  臨走之前,鄭芝龍來向崇禎辭行。
  說著說著,就說起了鎮兵和募兵的優劣。
  “第二代、第三代鎮兵不說,但是第壹代鎮兵真就不如募兵。”崇禎說道,“打順風仗的時候看不出來,但是打逆風仗差距就會出來。”
  鄭芝龍道:“聖上是說鎮兵打不了逆風仗?”
  “就是這。”崇禎道,“因為這些鎮兵大多都是跟建奴打過仗的,建奴的強大已經在他們的內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。”
  “打順風仗的時候沒有問題。”
  “可壹旦打成了僵持,甚至於處於下風時。”
  “建奴留在鎮兵心中的烙印就會發揮作用。”
  “這時候,鎮兵的信心就會出現極大動搖。”
  說此壹頓,崇禎又道:“戰場上的直接表現,就是鎮兵對死亡的承受能力遠遠不如新募的那27萬新軍。”
  “對死亡的承受能力?”鄭芝龍若有所思。
  “對,就是對死亡的承受能力。”崇禎說道,“新軍就算是傷亡超過五成甚至於八成也未必會崩潰,但是鎮兵最多承受三成。”
  “新軍對死亡的承受能力竟然有如此之高?”鄭芝龍有些懷疑。
  話音未落,徐應偉快步走進來向崇禎報告:“聖上,定王已經平定朝鮮,朝鮮已經撕毀與建奴之盟約,並且與我大明重新簽訂了盟約。”
  崇禎問道:“聽聞建奴也派了三千護軍護送李倧次子李淏回漢城?”
  “是的。”徐應偉道,“不過建奴的這三千護軍已經被我軍殲滅了。”
  “什麽?三千新軍竟然滅了三千建奴護軍?”鄭芝龍著實吃了壹驚。
  鄭芝龍因為是水師將領,所以從來沒跟建奴交過手,但是建奴白甲兵的兇名卻還是聽說過的,這可是三千白甲兵啊!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